子曰:「人而不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。」(論語‧為政)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「一個人要是不講信用,就不知道他怎麼成事了。無論大車小車,少了用來連接車轅和車轅前那道駕牲口的橫木的銷釘,就無法套住駕車的車馬,也就無法行走了。」
【歷史上的故事】
曾參是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、儒學家,是孔子七十二賢生之一。他勤奮好學,搏學多才,十分注重為人處世的修養。
子曰:「人而不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。」(論語‧為政)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「一個人要是不講信用,就不知道他怎麼成事了。無論大車小車,少了用來連接車轅和車轅前那道駕牲口的橫木的銷釘,就無法套住駕車的車馬,也就無法行走了。」
【歷史上的故事】
曾參是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、儒學家,是孔子七十二賢生之一。他勤奮好學,搏學多才,十分注重為人處世的修養。
孔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(論語‧述而)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「因為君子的心胸開闊,那麼外表舉止也顯得十分祥和安定。小人心裡欲望雜念太多,心裡負擔較重,就常憂鬱,那麼動作也會顯得侷促不安,經常坐臥不定、站不穩的樣子。」
【歷史上的故事】
春秋時期,廉頗大將軍才高自恃,地位甚高,看到藺相如拜為丞相,心裡不服氣,公開說:「我久經沙場,戰功赫赫,藺相如只是動動嘴就後來居上,而且我出身高貴,他只是一個宦官的門客,地位低下,我怎麼能居於他之下呢?」而且還宣稱:「如果我見到他,一定要羞辱他不可。」
很快,流言便傳入了藺相如耳中,從此之後,他就不願和廉頗相會,有心避讓,不想與之爭辯。
有一天,藺相如剛出門,就看見廉頗的轎子過來了,於是命令馬夫趕緊掉頭,迴避廉頗。
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憂,弗知,可無憂與?知而不學,可無憂與?學而不行,可無憂與?」(韓詩外傳卷一)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「君子有三種憂慮。不懂做人的道理,能不憂慮嗎?知道卻不去學習,能不憂慮嗎?學了卻無法身體力行,能不憂慮嗎?」
【一分鐘思考】
您曾為這三件事憂慮嗎?如果沒有的話,那您就沒有資格成為君子。您想成為讓人尊敬的君子嗎?好好的思考一下吧!
刊載於本堂《全真月刊》第71期